编者按:
近日,南方新闻网深度关注动漫大省广东的动漫产业发展情况。从动漫院线、生产创作到动漫衍生品市场和文旅……疫情给动漫产业带来全方位冲击;但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”,线上流量的爆发正在倒逼整个动漫产业转型发展,线上反哺线下这一发展路径,或许在未来将变得常见。
全产业链“遇冷”,疫情或致行业“洗牌”
除了春节时偶尔在广告中“闪现”,备受瞩目的《姜子牙》已经在银幕上“咕”了两个月。受疫情影响,这部原定大年初一上映的动画电影,在1月23日(年廿九)与《熊出没·狂野大陆》等热门先后宣布撤档。
朝气蓬勃动漫院线突然黯淡,动漫产业链也因疫情遇冷。下游的衍生品市场和线下的文旅行业也进入了“停滞期”。据预计,三成中小漫企会因疫情面临“洗牌”的风险。
不过,来自云端的“打开方式”却让自带“宅”属性的二次元行业看到“危中有机”:线上动漫内容平台在疫情期间数据增长、流量高峰期延长。不少业内人士将疫情视为动漫产业“云转型”的“催化剂”。
困境:“云复工”技术是关键
虽然在不少人看来,动漫画手都自带“宅属性”,无须坐班就能实现远程合作,但“云复工”对行业而言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一部动画作品的生产,需要经过脚本、分镜、人物设计、着色、构图、原画指导、渲染、剪辑、特效、配音等十几道工序。由于涉及岗位多,部门之间需要频繁沟通,坐班员工的比例可以占动漫企业的三分之一。
中后期生产还要大型服务器支持,以及数据存储传输和信息安全性的问题,在广东不少动漫公司订单因此工期延长3个月到半年不等。
探索:网络平台疯狂吸粉 线上反哺线下获将成为可能
就在动漫院线为未来发愁的同时,业界似乎找到了新爆点,许多动漫企业都在探索线上反哺线下的可能。
疫情期间,爱奇艺、腾讯、优酷等平台动漫播放量和会员数量,均较平时有明显上涨。“快看漫画”的不少优质国漫都有不俗的阅读量。
大家宅在家里看动漫的时间变长了,互联网平台也给动漫行业带来了不少订单。很多还在制作中的动漫剧甚至就被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等平台提前重金采购了,这在原来是无法想象的。
平台流量增加意味着广告客户兴趣的转移,许多动漫企业都在加快开发适合互联网传播的网络电影。院线电影制作周期长、成本高,至少需要1000万元起步;而网络电影只要200万—300万元就足够了,而且收益不一定比院线差。
面对线下市场的萎缩,一些动漫IP也玩起了“直播带货”。在直播间,热门周边以减价送礼的福利刺激着观众购买。
“本来动漫产业转型可能需要3年时间,现在1年内就必须完成。”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更愿意将动漫产业的“云转型”,视为全球性动漫产业链的大势所趋:日韩将加快从传统阅读向互联网阅读的方向转型,广东丰富的动漫企业和人才资源,可为未来国际合作创造更多机会。